淵源及堂史

淵源 - 崇真會信仰<周天和牧師>

香港崇真會是世界信義宗聯會的成員,可是崇真會的前身是巴色傳道會;他差派來中國傳道的傳教士有來自信義宗的,也有來自改革宗的,因此崇真會在教義、教會體制、以及體制、以及體拜儀式各方面,都有兩宗混合的跡象。 首先我想簡單地申述信義宗的幾個教義重點

第一、信義宗教會是一個推崇聖經,認它是基督徒信仰與行為之最高準繩的教會。我們曉得,馬丁路德所以對當日的天主教會表示不滿、提出抗議,乃是由於他發覺當日的教會在信仰和生活實踐方面,有好些地方都違反了聖經裡面所明示的真理。在研讚聖經方面,他們以教皇及教會傳統為解釋聖經的最高權威。但馬丁路德根據聖經(參賽六一6;六六21;彼前二5.9;啟一6等)認定每一個基督徒都有「祭司」的職位,可以直接到神面前與祂親近,因此也就可以直接研究聖經,並不需要任何更高權威的指示。

不過,路德也曉得,這種主張可能導致「個人主義」的危險,因此提醒信徒在研究及解釋聖經時,應以古教會所留下來的三大信經為依歸,就是「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註:此信經乃是針對阿利烏派異端、聖子受造、與聖父不同體之說而作的信經 – 強調基督之位格和神性)、以及「阿他那修信經」(註:此信經揭櫫三位一體和詭成人身的信仰)。此外,路德在一五二九年又出版了「大小基督問答」;翌年,即一五三O年信義宗教會再公佈了「奧斯堡信條」。這些都是根據聖經而對基督教信仰所作的扼要申述。它們的作用不是取代聖經,乃是為了幫助信徒有系統地了解聖經的真理,並且在研究聖經時不致陷於「私人判斷」的偏差。

第二、信義宗教會也是強調「唯獨恩典」、「唯獨信心」的教會。事實上,「以信稱義」不是信義宗獨有的信仰;即連天主教也不否認「以信稱義」的教義。可是,信義宗強調「唯獨」以信稱義,「唯獨」靠恩得救(參羅三28;加三11;弗二8,9)。再加上信義宗強調聖經乃是基督教信仰之「唯一」本源,否認教會的傳統與聖經具有同等的權威,因此被稱為標榜三大「唯獨」的教會;即「唯獨恩典」、「唯獨信心」、「唯獨聖經」。信義宗教會一切教導、實際上都離不了這三個基本原則。

保羅在羅馬書、加拉太書、和以弗所書裡面對於唯獨以信稱義,唯獨靠恩得救的信仰有很詳細的闡釋。簡單的說,保羅深信,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沒有一個人能在神面前靠行完全律法而稱義,唯獨藉信心接受神在基督耶穌裡所施的恩惠才能得救。自然,這不是說罪人不必悔改,也不是說基督徒不必有好行為;因為信心包涵悔改在內,蒙恩的基督徒行事為人也應該與蒙召的恩相稱(弗四1:腓一27;帖前二12)。

第三、信義宗教會是一個看重聖禮的教會。信義宗教會與其他復原教會一樣承兩種聖禮,即聖洗禮和聖餐禮。因為這兩種禮儀都是耶穌親自設立的,又是神「恩典的器皿」,意思是說,神藉著有形之物,賜給凡以信心去領受的人屬天的恩惠。按照信義宗的信仰,聖禮不單是象徵性的或者紀念性的儀式,也是神所命定的方法,藉以把祂屬天的恩典和能力賜給我們。洗禮不單是一種象徵的禮儀,也是「重生的洗」;意思就是,凡憑信心領受洗禮的人,在洗禮中蒙神賜予洗淨罪惡、更新生命的恩惠,成為新造的人。聖餐也不單是一種紀念性的禮儀,紀念耶穌的死;它也是神所制定的一種「恩具」,意思就是,在聖餐中,神藉著有形的餅酒,把屬天的赦罪之恩賜給凡以悔改的心領受的人,並且藉此聖禮,加強我們和祂並信徒之間的團契,促進我們靈命的增長。

在上述三方面,崇真會的信仰,基本上都與信義宗各教會相同。不過,在中國大陸的崇真會,在「學道班」和「堅信班」中,向來都以改革宗的「海得堡教義問答」為主要課本,而輔以路德的「基督徒小問答」。可見,就在教義方面,崇真會也雜有改革宗的成分(附註:「海得堡教義問答」乃是改革宗信條中最通行和最有權威的。此信條由同情墨蘭頓和加爾文兩人的神學立場之兩位在海得堡大學任教的年青教授執筆,在1563年出版。「本問答語言純粹,符合聖經,秩序井然,神學中和。它的聖餐論及基督的性格論屬於慈運理加爾文派;它的反神人協作主義屬於路德加爾文派,可是它並未顯然主張嚴格的預定論;而在個人的信靠和沉思的天才上,它卻表現墨蘭頓的風格」 – 歷代基督教信條第179-180頁)。不僅如此,

在教會的體制和禮拜儀式上,崇真會更加接近改革宗。無怪乎多年前在香港的一些信義宗教會領袖,認為崇真會乃是「混血兒」,因而拒絕本會在神學教育上互相合作的建議。

論到教會體制問題,我在1964年「崇真」創刊號中曾經發表過「從教會體制問題說起」一文。讀者如果有興趣研究這個問題,不妨翻來讀讀。在那篇文章中我詳細分析四種的基本教會體制,即「主教制」、「教皇制」、「公理制」和「長老制」;並且舉例說明我們崇真教會的組織乃是長老制,即改革宗教會的體制。然而純粹的信義宗教會,基本上則屬於「主教制」。崇真會所以採取長老制,乃是因為巴色母會素來都不強調「宗派」信仰,只是實際情形而決定採取最適合於當地信徒的教會體制。由於實際情形而決定採取最適合於當地信徒的教會體制。由於他們當昤認為長老制的組織最適合客家教會,因此便採用了長老制。這樣便叫教牧人員和平信徒在治理教會的事上共同負責;同時也使各地方教會彼此之間能夠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而收合作互助的果效。

至於禮拜儀式方面,崇真會也仿效改革宗的禮拜儀式多過於信義宗的禮拜儀式。我們曉得,馬丁路德改教時,著重於教義方面的改正,對於教會體制問題,除了反對教皇的無上權威以外,對主教制的組織並不反對,結果信義宗教會也便沿用了主教制。同時在禮拜儀式方面,除了反對崇拜聖母馬利亞和古聖徒以外,也盡量沿用當時大公教會的儀式。但慈運理和加爾文則比較激烈,因此在教會行政組織和禮拜儀式上都獨創一格。崇真會受了瑞士和法國的改革宗教會在這方面的影響,因此不僅在教會體制上仿傚長老制,在崇拜禮儀上也與天主教迴異,簡化得多,並且容許平信徒在崇拜聚會中擔任主席。這與信義宗其他教會完全由聖職人員一手包辦禮儀的作風大不相同。各位只要參加一次其他信義宗教會的主日崇拜,並且注意他們禮拜堂中聖壇和講台的佈置情形,便可以更加具體地體會到崇真會在這方面與他們的分別。

總上以觀,崇真會在教義方面,基本上與信義宗各教會相同,但在教會體制和禮拜儀式上則與信義宗教會有很大的差別,而接近改革宗。這並不是一件可惜的事,反而是一件值得引以為榮的事;因為這便表明,崇真會自開始的時候便已洋溢著教會合一的精神!保羅說:「恩賜原有分別,靈卻是一位;職事也有分別,主卻是一位;功用也有分別,神卻是一位,在眾人裡面運行一切的事。聖靈顯在各人身上,是叫人得益處」(林前十二4-7);又說:「我們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給各人的恩賜……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弗四7-12)。可見,我們的神顯然喜歡祂的子民,各自在其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以其獨特的方式去表揚他們共同的信仰,去實施他們在神國度中同心的事奉!我們應該為我們是崇真會是信義宗教會的一員而感謝!求神幫助我們,叫我們能夠「凡事証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合而為一的心!」

最後更新 ( 2005/07/14, 週四 )

堂史 - 沙田堂歷史

沙田堂前身沙田崇真佈道所,雖於1976年11月14日正式成立,在沙田崇真學校(1975年開校)展開福音工作;卻在1981年10月4日才正式舉行每週的崇拜聚會。要述說這22年(1985-2007)的歷史(以教會年齡來計,她算是一個青年人吧),但也可說是起了很大的轉變呢!

同工隊伍

相對而言,這方面的轉變是較少的;所以實在值得感恩。因為同工的流動性低,大大有助堂會的發展。我們的隊工由一個人,到現時沙田堂有六名同工。過去及現在的同工計有:孟寶松牧師(1984-87年)、丁少霞牧師(1987年至今,1998年轉往粉嶺海聯崇真堂)、邱志輝幹事(1988-89年)、梁金華牧師(1989年至今)、陳恩德幹事(1993-94年)、洪瑞強幹事(1994年至今)、梁惠芬牧師(1998年至今)、吳佩玲福音幹事(1999-2008年)、車耀業先生(2000年3-10月)、鄭永強傳道(2001-09年)、陳建亮先生(2003-06年,粉嶺海聯分堂傳道)、袁志勝先生(2006年4-10月,粉嶺海聯分堂傳道)、黃小冰傳道(2006年至今)、蕭寅平傳道(2007年至今,粉嶺海聯崇真堂傳道)、符燕珍傳道(2008年至今)、和湯建聰先生(2011年至今)。期間亦有七名會友獻身傳道,分別為:陳進華弟兄、梁惠芬姊妹、黎詠霞姊妹、梁淑君姊妹、符燕珍姊妹、曾旭明弟兄、和劉燕飛姊妹。另外,我們的同工丁少霞傳道、梁金華傳道、和梁惠芬傳道,同於2006年1月15日被總會按立為牧師。堂會在此感謝陸漢思牧師多年為我們的顧問牧師,一直對我們的協助和關懷。

事工發展

感謝上帝過去的同在,將得救的人數不斷加添予我們。我們參與主日崇拜的平均人數,由1985年的50人,增加至現時的220人。還有本堂約有60名的兒童主日學學生。團契由1985年的3個,增加至現時的13個(以法他團、以巴弗團、以斯帖團、以賽亞團、以利沙團、以琳團、以利亞團、以倫團、以撒團、以諾團、以西結團、以便以謝團、和以馬內利團)。我們在1995年自立,因地方不敷應用,旋即在1998年於粉嶺海聯廣場開設分堂。由於人數增加,舊校舍地方有限,於是又在2002年5月開設第二堂崇拜。除教會一般牧養事工外(崇拜、團契、主日學等),我們亦於2004年引入「門徒」事工,深化會眾靈命;至今共開辦了10班門徒訓練。近年亦加強文字和出版工作,除革新《沙田崇真月訊》為《崇礪》外,還有《崇歌妙韻》詩歌集、各類教會聚會時間表、書籤、研經導讀、自立特刊、十週年特刊、和海報等。佈道會的籌備亦由各團自行籌辦,改由教會負責籌辦大型的佈道會,效果明顯和有進步。

地界擴展

過去我們每逢星期日,就會將學校二樓的音樂室和美勞室打通,變為崇拜場地。直至學校有改善工程,我們得以在新翼地下禮堂聚會;這無疑是一個喜訊,解決我們多年地方不敷應用之問題。另外,以前舊辦公室因同工增加的緣故而顯得地方狹窄,但因校舍改善工程,我們就能得到較寬敞的地方運用。我們亦在新辦公室中成立「家長教育資源及輔導中心」,以協助學校的家長工作,接觸學校家長。除此以外,我們於2007年2月舉辦了第一次的大型嘉年華會,接觸沙田坊眾,向他們介紹教會及學校;那天約接待了500人次的朋友呢!至今,我們已舉辦過同類型的活動,約有兩次。

架構重組

這項的改變,將會是最重大和影響深遠的。鑑於我們已經由一間小型堂會,步向中型堂會;我們的架構模式、做事模式、管理模式、思考模式,都要隨之有所改動和配合。我們以同工帶領教會,執事配搭為部長,共同策劃和發展聖工。我們將整間教會變為五個部門(就是行政部、培訓部、兒童事工部、青少年事工部、和成人事工部),以緊扣的目標為發展導向,最終達至分齡牧養。我們以「崇真會」的英文縮寫TTM為藍本,來建構自己的方向。兒童事工部的TTM是:Truth(真理)、Testimonial(見證)、Mentality(心性);青少年事工部的TTM是:Truth(真理)、Testimonial(見證)、Maturity(成熟);成人事工部的TTM是:Truth(真理)、Testimonial(見證)、Marriage(婚姻)。小孩子從小明白聖經,有得救的智慧,亦在教會的教導和薰陶下,形塑他們的心性。這些少年人踏上青年階段,要學習做個問責的人,在各方面邁向成熟。至於在成年階段,冀能活出一個基督化的家庭。這些屬靈根基的建立,不是一蹴而至,乃是經年累月的栽培呢!我們期頒上帝繼續使我們在沙田區成為一盞燈台,照亮週圍的人。

最後更新 (2007年)